2023-07-14 09:46 浏览次
Ⅶ类、放射性物质
某些物质的原子核会发生衰变,释放出我们肉眼看不见、也无法感觉到的射线,只能通过专门的仪器进行探测。这些物质被称为放射性物质,它们具有自然辐射能力,能够发出α、β、γ三种射线。当射线大量存在时,会产生热辐射。一些高原子质量金属如钚、铀等都属于放射性物质。
这类物质还可能具有易燃、自燃、毒性、腐蚀性、与水反应等危险性质。因此,本类货物被归为一级危险货物。易裂变物质尤其容易达到临界状态,甚至可能发生爆炸。
Ⅷ类、腐蚀品包
根据定义,腐蚀品指能够伤害人体组织或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害的固体或液体。如果与皮肤接触不到四小时就会出现可见坏死现象,或者在温度为55℃时,对20号钢的表面年腐蚀率超过6.25mm/y的物品都属于腐蚀品。
腐蚀品具有多种特性,包括腐蚀性、毒性、氧化性、易燃性、遇水反应性、污染性等,同类中不同的腐蚀品也具有不同的危险性。
腐蚀品包分为3个小类:
8.1项酸性腐蚀品;如:硝酸、硫酸、盐酸、溴水、电池液(注有酸液)等。
8.2项碱性腐蚀品;如:氢氧化钾、氧化钠、钠石灰、氨溶液、电池液(注有碱液)等。
8.3项其它腐蚀品。如:甲醛溶液、木焦油、塑料沥青、次氯酸盐溶液(含有效氯>5%漂白水)等。
Ⅸ类、杂项危险品
本类货物是指那些在水路运输中呈现出危险性质,但不属于第1至第8类危险货物的货物。
这些危险品在运输过程中,可能会对人员、船舶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和损害。因此,国际危险货物分类制度将其归为特殊管理类别,对其进行严格的包装、标记、运输和存储要求,以确保海上运输的安全和可靠。
在运输过程中,如果遇到九类危险品的运输,必须遵守相关的国际法规和标准,如《国际危险货物运输规则》(IMDG Code)、《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》(SOLAS)等。此外,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危险品运输培训和资质认证,以确保运输安全和合规。